返回網站

09.09繁花見客小聚

九月九日在繁花基地舉辦的繁花見客小聚,好多想法丟來丟去,有點精彩。

broken image

銀髮長照的更多想像:

broken image

黎明機構的黃展雲提到在目前的長照2.0的政策底下,所有的相關服務都需要有龐大的醫療資源支持,那麼,還有哪些可以著力的地方?黃啟瑞提問,回鄉的年輕人是否能將日照中心給予老人延緩與預防遲緩的課程設計成一套足以成為企業的產品?在現今地方紛紛提出“青銀共生”等新穎的長照關係時,目前社區制式化的內容的確走到了死胡同,長者除了基本需求之外的生活想像,在照顧提供者方目前看來是想像很貧乏的。
 

在討論中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應該從把銀髮族視為“被照顧”的角度轉換出來,開啟將長者視作是“提供專長”的能力付出者的想像。所謂“共生”的概念不只存在於青銀之間,長者彼此、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各有所長+各取所需的人們、人類與土地,都是可以有幾發展,而這是大城市所做不到的面向。而這樣的理解與觀察,該如何發展成社會企業呢?在場也有人提到與宮廟的合作,似乎也是觸及長輩或是取得金援的一個很好的管道。

課程的模組推廣:

broken image

另外也有我們繁花基地的好朋友有著非洲鼓的背景,也和我們分享他發現花蓮的藝文資源多半集中在花蓮市,不管是樂器還是師資,或是舉辦比賽已給予學生獎勵的機制,都不能讓偏鄉的孩子在學音樂上有成就感。例如管樂團表演多半是比編制的,那麼偏鄉學校的樂團就在這部分處於下風。因此他目前希望透過門檻不高的非洲鼓教學,藉由課程的設計,讓各地老師來學習,帶回去教授予孩子們。

多國語言文化導覽的可能性:

broken image

而一對好朋友分享著原先在花蓮試辦meet up 語言交換café,但後來因為接觸外來者機會少,漸漸的就式微了。這跟我們觀察到的花蓮也許可以發展多國語言的文化導覽這塊有些呼應。花蓮有大量的外國觀光客,因這裡的自然資源慕名而來,但我們在思索著非中文語系的人們來到花蓮可以“獲得”什麼的時候,似乎忽略了花蓮在地人也許有“需要”什麼,是這些外來客可以供給的。

而這天的所有討論的議題,又都可以從瑞芳的案例得到落實。在瑞芳地區有許多會日文的長輩,也有更多慕名而來的日本客,於是地方籌劃讓在地長者擔任日文嚮導,使日本觀光客可以獲得更深入的引導,而在地長者也有地方發揮所長。

broken image

來到花蓮,能不能先翻轉自己的人生,用心的角度去思索在這個區域能做什麼樣的互動。也許看似最瘋狂的想法,在花蓮,都可以實現。

這樣的聊天迸出原先想都沒想到的念頭,就是我們舉辦繁花見客小聚的理由。希望更多有想法或是隱隱覺得有些什麼在腦袋裡竄動但還抓不出的朋友一同前來聊聊。

broken image